邮箱登录 / 收藏本站  
产品搜索: 今天是: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 陶艺文萃 > 紫砂杂谈
闻香识壶
  • 作者:转载    来源:转载    时间:2010/9/7    点击:3180
紫砂壶,最富魅力的就是集中国古代诗书画印之粹,传统又时尚,既有宋词大家闺秀的委婉清丽,风流词客紫砂壶;又有元曲小家碧玉的兰心蕙质,时代、人文气息并存,而其中的金石气更为人心仪。

    相传正德、嘉靖年间的一个书童供春(一说“龚春”),模仿和尚制壶,玩着玩着,竟把紫砂壶从一般粗糙的手工制品,纯粹的一个日用品,推入中国古藏雅玩,成为一门古玩艺术的第一人。这便有了“供春之壶胜于金玉”之说而馨香久远,并在明清之后的民国时代将其推向巅峰,成为陶艺收藏中最为风情万种一个门类。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拍打镶括”的紫砂壶,同样是一种凝固的线条与音符而 “因沉默而越加美丽”。在我看来,紫砂壶之妙不仅仅在器型之美,而是时代久远所蕴藉的岁月沧桑,那是一个工匠无法营造的人文气象。从而,历史造就了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顾景舟、蒋蓉……他们无所谓职称,却将壶做得如此文化;他们无所谓身价,或许穷得只剩两把壶。然而,往往民间的,才最具生命力,最终演化成历史文化的积淀,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风景。

    紫砂壶最妙的不是传统制陶的“拉坯”,而是纯手工的捏拍镶刮等工艺,将钮、盖、腹、把、流嘴、足等,分别镶制而成,其中蕴藉着制陶人的心绪、气息与文心,并随着时代更迭与文人把玩而成了一款款精巧器型与光润可人的紫砂壶。那是一种从砂锤炼出来的紫砂陶泥所制,既不夺茶香、无熟汤气;又能吸收茶汁渐成“茶垢”,使注入的沸水也有茶香;既有陶的透气性,又有瓷的不渗水,“色香味皆蕴”。当然,真正的好壶,不仅泥好、工好、款好,还要会“养”,这才能玩出它的细、润、柔、雅,使之神采温润。品茗、把玩正是一个养壶的过程,随岁月的流逝,其壶渐显滋润感。犹如文人读书,读着读着,这人就有了气质。包浆是文人对古玩的一个追求,气质同样是一种人的内秀之美。可见玩物养志,陶冶性情,入手可鉴,玩出人生妙趣与素养,成为文房雅供,走进了中国古玩之列。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壶重养养出神,就是这个理,缘此养出了圆浑脂润,方敦厚重,以致铜质之色,玉石之光,铿锵之声犹闻。(史鹤幸)
 
 
 历史文化
 紫砂工艺
 藏壶养壶
 泥料解说
 紫砂杂谈
砂泥张紫砂研究所
 联系人:张集大
 电话:0510-87020848
 手机:13921389430
 传真:0510-87020848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宜城街道融达汽车城18幢
 邮箱:web@yxsnz.com
 
 
版权所有(C)2011 江南砂泥张紫砂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苏ICP备12015574号-1    | 【管理中心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宜城街道融达汽车城18幢  手机:13921389430  传真:0510-87020848
技术支持:宜兴网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