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泥张


张集大(张雪大)
    中国砂泥张紫砂非遗传承人大师
    中国河南师大美院兼职教授
    中国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系兼职教授
    中国砂泥张紫砂研究所(法人)
    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宜兴陶都经济联合会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宜兴陶雅紫砂艺术文化园高级工艺美术师


艺师介绍


    张集大,又名张雪大,字荣。一九六七年生于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宜兴,生长在江南砂泥张家中,集大在家独苗男丁,由于家父(原国民党人士)在日本侵略南京后隐居村野埋名,所知人甚少。从小受到砂泥张掌门传人之熏陶,自幼热爱砂泥,常爱捏泥玩笔,甚受家人长辈宠爱和赞赏。



    十三岁在家人和友人的帮助下,推荐到国家级山水大师白丁门下学习其山水画,深得老人喜爱,有幸得到过国家美术大师到其先生家中交流时亲临指导,性来挥毫拨墨者不胜其数,使之尝到多门派及白石门下的风格,结交了多名忘年之交的朋友,并常有与他们一床睡觉彻谈至东方鱼白之举,深受感触。一九八六年,在亲人和好友及多国名国画大师的帮助下,在徐悲鸿大师纪念馆成功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得到了国家许多美术大师的赏识,并交换其作品,国内外友人高价收藏其书画。廖静文女士(徐悲鸿先生之妻)看后,当时就挥毫写下了“览美食而思乡”,以资鼓励。



    一九八八年毕业于江南大学美术系(现毕业于清华美院硕士)后一直从事砂泥品的创作设计工作,在实践中,家人长辈全身心投入、倾心力教,茶艺也突飞猛进。在家人的引荐下,少年玩塑器时有幸得到过当代花器泰斗多次悉心指导,然从小对花器造型有了扎实的功底。成年后还多次受到了顾景舟等大师的亲临指导,学习到了多方位的制壶绝学,使之壶艺上了一个台阶,现在国内外享有盛举,并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花器全手工创作中,融书画、抽象于一体,依根艺为基础,表达出心声,其作品千姿百态,生命力极强,新品不断,甚受行家喜爱,收藏家争相藏之。
    二00七年美国哈佛大学陶瓷学高级教授凯文凯莉博士(kaven tkivlve)一行观看了全手工制作过程后,赞叹不已,并当时就用英文题字以深表赞赏,并高兴地一起合影留念。
    一九九四年,国民党黄埔学生张来宝(亲伯父)老先生一行前来宜兴邀请其到台湾,为之创办世界一流的工作平台,得到更好更深的深造,但心仍愿在本土发展,利用本土资源更好地突出砂泥之原味,为地方争光、发热,故不惜辞之。



    一九九六年真正承接了家人砂泥张主持工作的任务,然之继承了砂泥张的遗志,为砂泥张之事业承前启后,不辞辛劳,兢兢业业,使之砂泥张名誉更响亮、更辉煌,荣获了许多国家级大奖和名人的赏识: 二000年,作品《大容天》壶在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荣获“优秀奖”,此壶被台湾同胞收藏于台湾博物院;
    二00一年,作品《松鼠葡萄》壶在“宜兴紫砂艺术澳门交流展”中获得银奖,同年在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优秀奖”,电视台争相报道;
    二00四年,《高瞻远瞩》苍松壶在海峡两岸(福建)优质农产品贸洽谈中国(福建)茶叶博览会茶具大赛中获金奖,人民日报作了专题报道;
    二00五年,《和平世界》花壶在中日韩国际茶文化交流会精品名壶展中获特别金奖,其壶被日本友人收藏回国;
    二00七年,在第四节民间艺术博览会上,大诗人徐放老先生(原人民日报总编辑)看上一把小型花器壶,非常高兴并收藏。当时就题写了“茶香养心”赠之并一起合影留念。立即通知人民日报编辑前来作了专题访谈:民间艺术砂泥张传人之“生活与创作—张集大”,期间也收到了国家人文奥运办,中国礼品大赛组的邀请函,邀砂泥张工作室为之设计礼品。
    二零零九年12月创作的紫砂壶受中国新华社发表杜论,由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财经频道专题报道。
    二0一0年成功获批砂泥张紫砂研究所。


作品欣赏(部分)


硕果累累 ↓


菩提壶 ↓


供之春 ↓


天地之吻壶 ↓


明末清初六方洋桶壶 ↓



艺术剪影(部分)


被宁波大学艺术系聘为专家同时与殷院长合影留念 ↓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课 ↓


与国家工笔画院院长王天胜以及中国美术协会会长一起合影留念 ↓


本人长寿龟创作中 ↓


在第一届紫砂天下博览会上发表演讲 ↓



选国粹之精品,集艺术之大成


    2018年5月11日,“选国粹之精品,集艺术之大成” 张集大紫砂壶精品展 在北京市前门大街69号——华韵·国际非遗馆开展。


现场展品 ↓


  财务信息 


    姓名:张雪大

    银行:中国银行,宜兴东山支行

    卡号:6216666100001761898

    手机:1392138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