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主题版块里,有一篇“金剪裁缝”发表的文章,叫做“我看过最清晰的全手工制壶过程”。这是一段cctv7拍摄的视频,介绍的是一款全手工壶的主要成型过程。
我也看了这篇文章,看到有壶友埋怨有些过程放的含糊了,看不清,或者不明白。
其实,这是受时间限制,节目中的很多细节并没有表达出来。如果玩家想看全过程,那这个节目可能会放上一二天(作为一个公众类的电视节目,这当然不可能了)!再或者,干脆您就来丁山看艺师实地制作。
事实上,在制作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譬如说用明针对壶身的修正,尤其是流、把与壶身结合处的修改,非常费时间。不仅仅是全手工这样,半手工也要经过这些程序。
那么,全手工与半手工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
其实,半手工和全手工大部分的制作程序都是一样的。如,大家看到了,前面全手工的打泥条、做底片、盖片、围身筒、拍身筒、加底,这些跟做半手工的,同样也都要做。全手工拍完上半个身筒之后,就是直接加盖。但半手工并不加盖,而是将缺盖的身筒放入石膏模具里强制性定型(用手指通过无没加盖的盖口将粗拍成的身筒加力向模型挤压)。定型后,取身筒取出,再加盖、加流、加把(这又与全手工的程序一样了)。当然,半手工的流、把,也会有模具可供定型。
说到这,大家可能会有些明白了,全手工的程序,自始至终,没有模型的约束。身筒拍的好不好,均称不均称,全凭艺师的感觉。一个经验丰富的艺师,眼光是很毒辣的,瞄一眼就知道壶的各个部件做的到位不到位。而半手工的话,因为有模具的约束,所以拍身筒时,只要大致上均称就行,并不像全手工那么苛刻。而像流、把、盖,也一样。
所以,全手工就不一定是可贵的、宝贵的。关键在于艺师的艺术修养。如果艺师对壶的要求不严,或是感官上有偏差,再就是风格不严谨,那么,全手工的壶跟半手工的壶就没有任何优势而言。相反,半手工的壶,如果做工精细、构思严谨,也会大大优于一般的全手工壶。
半手工并不是天生就比全手工差。相对来说,半手工壶是对全手工壶的一个补充。全手工壶因为所有壶的部件都是手工完成,这就制约了壶的造型。一般以掇只、掇球、仿古、石瓢等传统的壶型为主。而半手工,因为有模具的辅佐,造型上就可以做的很丰富。而且,相辅佐的部件越多,粘接组合起来,也就越麻烦。要想取得均称、工整、流畅的结果,对艺师的水平同样有着较高的要求。
有一点必须的说明:有些壶友会认为,半手工的,就是模具成型的,甚至感觉这好像跟机械成型是类似的,是不值钱的。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正如上面所述,半手工与全手工的最为主要的区别,就是各个件部有模具来约束,使其显得更为工整。而模具里出来的东西,也并不是说马上就可以上窑烧了去卖。远不是这么简单!模具只是大致上定型,还会有接缝或身筒上可能还会有气泡所致缺陷等,这都需要手工去修正。半手工后期修正的功夫,一点不会比全手工少。
综上所述,不能简单地界定全手工与半手工孰优孰劣。一把壶的好坏,除了造型,除了艺师的名望,除了泥料的好坏,往往做工的精细程度是最为突出的部分。当然,这仅仅是鄙之陋见,各位壶友如有不同意义,观迎交流。